编者按:ARJ21-700飞机开展航线运营离不开外场保障团队成员不辞辛劳的日夜守护。外场故事有哪些与众不同?【倾听外场的声音】栏目带你飞向成都,与ARJ21飞机示范运营技术保障团队维修中队队员们“亲密接触”,聊聊团队幕后的故事。
飞机维修中心结构专业工艺员 张勇
张勇的座右铭:“用点滴的努力,帮助你飞得更高、更远、更稳。”
“这表格上列的45项任务,我今天会全部进行机上验证,晚上就能把更新好的客服手册反馈给客户。”2014年5月入职上飞公司飞机维修中心的张勇,虽说是个“新兵”,干起工作来却得心应手,一点不输“老将”。“年轻人思路活,解决现场问题反应快、动作快。”说起张勇,同事们给予这样的评价。
两年前的3月,即ARJ21飞机示范运营技术保障团队维修中队成立之初,张勇就被派驻到成都外场,作为结构中队工艺员,协助客户解决支持第6架机运营初期异地维修工卡的实施,以及飞机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。“飞机一有什么‘小毛小病’,我得立即给它彻底根治。”制定排故方案、联系上海同事紧急调运工装和航材,从初期燃油系统、液压系统的维修手册验证工作,到后期航线运营飞机结构维修定检工卡编制、试飞取证飞机限寿项目维护和附件的维修工作,每一项任务,张勇都抢在第一时间完成,决不让问题在自己手里过夜。
协助手册编写人员制定相应的工艺规范,搭建好保障团队与总装制造中心之间的沟通“桥梁”,准确将现场的需求反馈到相应部门并跟踪落实情况,是做好保障工作的基础。对于张勇来说,在现场干活,必须适应制造与维修之间的“角色转换”,在拓宽思路,吃透制造体系文件的前提下,不断加深对维修规章体系、航线运营规范的理解。“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在电脑前,和各类工艺文件打交道,现在要把之前的‘知识储备’运用于实践,协调团队成员,更快更好地解决现场问题。”
外场如“战场”,严谨细致做好每一项工作是每位队员的宗旨。
无论白天黑夜,刮风下雨,张勇每天都守在现场,“舍不得”离开飞机。进停机坪,查看飞行记录本,将每日的问题汇总……下班了,他的工作却还没有停,结合制造信息和维修手册,和设计人员制定维修方案,及时扫清当日问题。“做航线支援工程师工作,必须要做个有心人,要对机上工作心里有数。”熟悉张勇的人都知道,张勇随身的记事本里有不少“法宝”,里面详细记录着各项排故过程及解决方案。“关注细节,遵守规范,才能保障飞机运行安全。”张勇笑着说。对于每日获取的信息,张勇坦言最爱看到的就是“飞机状态正常,航前检查已放行”这样的机务信息。
做好航前航后保障,不仅是学好飞机维修维护知识那么简单,其中涵盖多个专业知识。为提高自身能力,每天现场回来,张勇利用业余时间抓紧“充电”,对ARJ21-700飞机机械II类放行课程开展自学,掌握了飞机各系统和真机模拟机操作,并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。在实践中成长,不断学习、打磨自己,是张勇在外场快速成长的“秘籍”。
记者手札:
在航线运营中,更多考验的是个人的“综合能力”,技术能力要过硬,协调能力要够强,还要有踏实肯干、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。为此,每一名保障团队成员都使尽全力,正是这股合力,不断推进外场保障工作高效、有序地开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