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益制造的核心理念,是用比原先更少的人员、场地、成本、时间等生产出品质更高、品种更多的产品,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技术,要求摈弃粗放式经营模式,转而在细节方面做文章。
在面向C919大型客机、ARJ21新支线飞机及转包项目零件制造的数控机加车间,批量的零件制造需求让精益制造的思维有着极大的用武之地。激活各岗位职工的创新思维,从最细小之处入手,点滴积累,将渐渐促使车间整体的技术优化。今天,来看数控机加车间的2个改善提案。
空间设计,提高利用效率
高加兴(左一)为同事们讲解悬臂式货架特点
高加兴,2002年8月进入上飞,现任数控机加车间数控机加组组长,从事零件制造工作。
随着各型号项目研制不断推进,在项目及产品数量增加的同时,数控机加车间新增了大量的辅助工装、原材料等生产配套材料。非加工区域的扩大,一方面增加了车间现场的管理负担,转运和吊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;另一方面,场地铺开得越大,安全生产隐患也随之上升。
高加兴在工作中发现了相应的问题,思索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,减少现场职工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配套协调方面,他提出了悬臂式货架的现场应用方案。
该方案采用立体仓库思维,拟将原先半成品存放区平面铺开原材料的模式,利用多层货架,转为立体摆放,旨在利用好单位面积和有限空间。在车间相关人员的审核、帮助与支持下,高加兴最终设计出了安全、简洁、高效的悬臂式货架。
该款悬臂式货架因减少半成品占地面积,方便现场生产,已经成功应用在生产现场。经车间核算,该项目可为车间节约生产场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,对有限的生产空间而言,极大地缓解了场地紧张问题。
抓住核心,解决问题根源
龚启晨在铣床旁进行数据检测
龚启晨, 2012年8月进入上飞公司,现任数控机加车间工艺员,从事数控设备维修工作。
提高单位时间内加工产能,一直是技术人员所追求的目标,而设备停机时间是提高产能的制约因素。对一些经常性的停机维修设备问题,维修人员有着一套固定办法,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实践经验的增加,技术人员也从问题的解决途径中寻找出了新方法。
加工平尾大梁的五轴龙门铣床,在生产过程中时不时会出现液压油油温过高报警,按照以往维修方案,需要从冷却系统中寻找问题,是冷冻液没到位,还是冷却泵电机异常工作,抑或是冷却管路出现渗漏?在对问题的寻找中,三四个小时的停机时间不可避免。
龚启晨在多次遇到这个故障后,摸索出了一个新方法,彻底解决了这个制约性问题。他从故障的源头分析,为了确定油温传感器的准确性,利用单片机和数字温度传感器设计出了一套油温检测器,用以准确记录报警时的油温、可消除报警油温及报警后的温升,根据检测数据结果分析,问题是由于检测油温的热电阻不稳定导致的报警,实际油温并未到达报警值。在不更换热电阻的情况下,龚启晨在此检测器的基础上加上了报警功能,相当于用更稳定的数字传感器取代了模拟热电阻,抓住问题实质后,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停机时间的减少,意味着设备工作时间的延长,单位时间内产能也随之增加,在工作任务加重的关键期,这样的提效改善,发挥着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