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BMOT(设计、制造、维护维修、运行要求、试验)是一个跨部门、跨专业、跨单位的多职能团队,对持续改进与优化设计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。
自上飞公司、上飞院、客服公司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IPT团队核心成员在大场基地集中办公以来,实现了“抬头可讨论,转身可协调”的无缝对接模式,发挥团队协同作战、加快推进设计优化、处理运营支持相关问题、助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批产目标。
上飞公司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部、制造工程部、项目管理部、行政保障部等相关部门以“做实DBMOT,把新支线飞机项目打造成具有内涵的精品”为目标,开展了一系列“优化”工作,为加速批产再“加码”。
保质提速,优化设计团队
作为主制造商,上飞公司主要负责设计方案的可制造性审查、工艺方案、工艺文件、工装技术文件、试验件制造工作,同时确保“既保证批生产进度,又提高质量与竞争力”,将优化成果快速贯彻到生产一线和产品制造上。
制造工程部从优化人员配备着手,扎根型号现场,参与技术协调,加快优化项目实施。 对项目开展“风险预判”,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,分阶段开展持续改进与优化设计工作,协助设计人员贯彻飞机的架次安排和工艺方案、零件风投需求、生产配套采购订单的发放控制。为快速响应现场需求,工艺员联合采购经理积极协调现场问题,推进方案制定流程,以保证优化方案可行为条件,配合设计部门加快设计优化的推行和实施,在设计、制造这一关键环节架起“桥梁”。及时了解客户关于航线运营两架机的需求,对飞机维修手册进行完善,保证其完整性和全面性。
提前预判,优化采供配套
对于上飞公司来说,“提前识别风险,深入参与技术协调,加快优化项目实施”是联合办公的一大重要意义。
工艺、采购团队在设计方案制定阶段提前介入,提前识别制造风险和商务需求,评估设计优化对生产的影响,尽快启动工艺准备、供应商协调,从而加快ECP(工程更改建议)、EO(工程指令)等的会签流程,缩短商务谈判周期。
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部与联合办公团队相关成员为保证项目节点,促使供应商及时了解设计优化配套需求,加大对设计优化相关工作的投入力度,分专业对具体设计优化项目进行讨论,明确上飞公司商务谈判的流程、周期、设备采购步骤等关键要素,对谈判所需条件充分沟通,确保合理制定整体方案。
在进行FD(服务通道)设计优化工程更改初期,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部有关职工第一时间介入联合IPT团队,向设计人员详细介绍谈判流程,提前沟通谈判策略及模式,为提高谈判成效打基础;在谈判较为关键的阶段,与IPT团队成员“随时随地讨论”,群策群力提高谈判效率;在与供应商谈判时,各环节责任人及时落实合同细节,有效提高谈判效果。
生产准备团队负责梳理缺件清单、到货计划;整体配套团队负责调整工作逻辑,确保现场能干先干。两个团队通过对文件、工具、采购、库存等方面进行梳理,形成绿、蓝、黄、红四色配套状态及对应的缺件表、缺件影响AO(装配大纲)表、FRR(故障拒收报告)单、FRR影响AO单表单。绿色表示库存可满足计划要求,蓝色表示库存不足、但有预库存,黄色表示库存不足、但有采购计划,红色表示库存不足、采购计划不满足。重点从红色入手,尽早实现红变黄、黄变蓝,直至变成绿,是配套的目标。让一线职工明确,根据表单,把能做的工作提前做掉,职工在落实AO的同时,也会把装配需求和实际周期反馈给生产准备团队和整体配套团队,进一步完善表单,让表单成为指导现场生产计划的指南。
全力支持,优化管控方式
实现多项目并行的高效管控,对于打破职能壁垒,促进公司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,要加大顶层管控力度、细化管理分支、提升管理效能,必须要勇于迈出创新的步伐。
项目管理部按中国商飞公司2017年集中办公DBMOT管理要求,“大刀阔斧”开展了一系列内部“革新”:调整部门内部分工,从之前的一人“专管”,细化为按专业、部段、攻关项目“多人并管、一人统抓”模式,更好地促进项目管理力度:加大人力资源投入,化被动为主动,促进管理、设计并行开展工作,通过提前了解更改对生产现场的影响,合理制定工作计划,杜绝质量隐患:优化制造工程IPT团队组织架构,每月组织召开IPT团队工作例会,推进工艺技术攻关计划实施,完善制造技术,提高制造能力:对构型管理进行全面“升级”,优化构型管理流程,利用CCCB(构型控制委员会)和CCMO(构型管理办公室)沟通平台提前决策、提前安排,对在制产品的影响进行充分评估,提出贯彻架次建议,开展构型全程监控,并跟踪落实。
2017年1月,项目管理部就与中国商飞公司ARJ21项目管理部对接,开展集中办公业务协调工作,成立ARJ21 项目IPT 集中办公筹备工作组,主动联系各大中心,摸清各方需求,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前期的配套保障工作,为集中办公团队的正式入驻打好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