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年前的今天,上飞改制成为上飞公司,是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,承担起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生产任务,民机研制翻开新篇章。
8年来,上飞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成立凯飞事业部、工艺装备中心……深化改革,永不停歇。5月15日,型号事业部和复合材料中心的成立,意味着上飞公司在全面深化企业改革之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。
新成立的ARJ21事业部如何加速项目批产?一起来看。
ARJ21支线飞机项目要实现年度任务目标,时至年中,上飞公司成立ARJ21事业部,以新组织、新班子、新方式、新思路助力该项目,也因为这些崭新的“元素”,必将开启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批产增值的“新篇章”。
资源整合,新机构如何统筹“变革式发展”?
事业部制结构最早起源于美国通用公司,其有效打破了当时公司规模急剧扩大、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的局面,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。ARJ21事业部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,根据上飞公司实际情况再调整创新,转化为具有上飞特色的事业部管理成果。
原飞机部、总装车间承担飞机结构、系统装配的重任,是飞机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卡。新成立的ARJ21事业部打通了飞机从装配到总装各项环节,将原部、总装资源充分整合,变独立车间为生产一体,变单一作业为全面统筹。
ARJ21事业部分为综合管理部、技术部、生产部、总装车间。综合管理部下设综合管理、精益制造、党建工作3个科室,负责各项制度、规章的制定及精益改善、团队建设等工作。技术部下设6个科室,涉及机翼、机身、电子电气、机械等各项技术攻关任务,负责全面技术管理工作,筹划新技术、新方法,编制、维护工艺文件,落实工程更改及工艺优化。生产部由计划调度室和生产准备、工具管理、设备管理、工装4个小组共同推进,负责全面生产管理工作,包含生产计划编制、下发、跟踪与协调,生产调度管理等相关工作。总装车间下设工位管理室及各工位,负责飞机结构、机械、特设装配、功能试验等现场工作,确保生产计划的落实。
聚焦主业,“双保双严”从何处入手?
无论组织机构如何调整,“双保双严”的十二字方针不变。严管理、严作风是统一思想、集中优势、快速转变、干事创业的关键,无以规矩,不成方圆,ARJ21事业部从立规明矩入手,严抓严管。
在ARJ21事业部成立前几个月,一系列“革新”工作就已紧锣密鼓开展起来,明确部门、岗位职责,理顺工作流程,事业部综合管理室着手开展各部门工作流程、各业务条线接口梳理工作,并通过对产能分析,找准批产中需要补足的“短板”,制定应对措施。一方面精准聚焦问题向公司相关部门提需求;另一方面快速形成决策机制,对后续生产任务进行更详实的规划,落实到具体班组和架次责任人,“双管齐下”打好这场攻坚“准备仗”。
为加快形成有效促进批生产转变的管理模式,ARJ21事业部内部对会议制度进行了一系列“升级”。除班前会、班后会、班组应急会、生产例会、I级CAB会、车间应急会外,新增加的工位例会及工位应急会,加快了工位间问题的协调、计划的分解及落实,也有利于班组内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。
为确保更快捷、有效地整合生产、经营、人力等各方资源,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坚,完成年度批产任务,ARJ21事业部根据原飞机总、部装车间管理制度搭建事业部制度框架,按照公司级、部门职责、质量、安全、生产、人员、成本、综合、创新管理九大类,重新拟定26项管理制度,涉及多余物、产品保护、工具、工装等,力争把工作渗透到“细枝末节”,管理细致到每根“毛细血管”。
按需设岗,干事创业何以热情高涨?
原飞机部装车间工艺技术组组长刘庆博,现根据内部工作分配调整,负责事业部筹备期间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编制与维护、人才队伍的规划与建设等相关事宜。“目前各科室、班组负责人采取竞争上岗机制,收到不少应聘表格,感觉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比原来高涨许多。”谈起ARJ21事业部的一些“新气象”,刘庆博拿起手边一叠厚厚的《ARJ21事业部科室/班组负责人竞争上岗工作实施方案》说。ARJ21事业部以“实事求是、宁缺毋滥、精简高效、按需设岗”的公平、公正选拔机制,对选聘原则、报名资格与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,为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成才、脱颖而出打造起广阔的舞台。
为了快速提升生产管理水平,将工作做细做精,ARJ21事业部按各工位需求,拟设置8个工位长岗位,负责对生产任务的承接、分解,落实各项计划,处理工位生产过程中各项问题、汇总工位计划完成情况等事宜。工位长选拔启用竞聘制度,对于个人职业素养、业务协调能力、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有利于“上下游”工作的衔接。可以说,工位长的设置,是在以班组为单元的管理模式上“加码”,有利于“互融互通”,合理调配事业部内外资源,统筹安排各工位工作,对加快现场问题解决,提升计划执行率,推动项目进展起到作用。
经过层层筛选,ARJ21事业部把合适的人安排在了合适而富有挑战的岗位上,曾获“青年岗位能手”“优秀班组长”等荣誉的杨颖华原先负责翼身对接班组,ARJ21事业部将翼身对接班组和改装组相融合,继续安排杨颖华负责,“看上去是‘老本行’,其实也有‘新挑战’。”原先负责部装生产调度的韩世宏因资源调配有一套、生产管理有一套,ARJ21事业部安排他负责机头与前机身工位。中国商飞公司十大青年英才刘奎在原150工位负责结构工作,因前期“一司两地”推进两大型号,他对150工位的系统工作逐渐熟悉,通过此次竞聘,他负责系统安装与填充工位,在新岗位钻实钻透系统安装工作。原先负责总装生产调度的石兆文“转型”有些大,从调度工作转到负责分系统功能试验,他说:“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,也是对我的考验,我相信我行。”
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,快速整合力量,迅速集中优势,管理在项目推进中更加精益,人员在精益管理中更加给力,成立ARJ21事业部,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踏上“新征程”,我们有理由相信,与之有关的各方面也将开启“新篇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