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星空在线-星空在线(中国)

翻越ARJ21批产交付的“山头”

时间:2017年06月23日 21:58    来源:上飞公司
视力保护色:
【字号

  

  自ARJ21事业部成立以来,新支线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。531日,ARJ21-700飞机第11架机中机身总装下线,打响事业部成立后的第一炮;66日,ARJ21-700飞机第7架机开展气密试验,为交付试飞中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
  型号推进不易,克服万难,迎接挑战,翻越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攻关中的各座“山头”,是实现批产目标的必要条件。

  

山头一:面对“棘手”改装 “浓缩”练就精英

  就在一个多月前,为确保第11架机总装下线节点,ARJ21事业部必须提前完成相关对接、改装、试验等工作。当机翼对接工位接到这项“棘手”的任务,他们意识到,原本需要近两个月完成的工作必须“浓缩”在34天完成。

  接到任务后,工位长杨颖华第一时间召开班组动员会,强调严守节点的重要性。时间紧、人手缺,杨颖华快速协调C919事业部,向外“借力”,从浦东基地借调多名骨干,壮大队伍。

  夜深了,第11架机对接装配生产线上,仍有不少忙碌的身影。油箱区域工作空间狭小,想要转个身都很困难,别说还要完成制孔、扩孔、铰孔、紧固件安装、清洁涂胶等工作。“制孔数量有上千个,材料厚,操作起来要求很高,公差在千分之二英寸。”身为技师的杨颖华二话不说,带头钻进狭小的空间,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。

  作为新竞聘上任的班组长,王琰赟第一次接手翼身对接工作,压力不小。“攻克难关,靠的是大家的协作,是一次对毅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。”说干就干,王琰赟带头冲在攻关最前线,凌晨3点,自己负责的工作完成后,他才“依依不舍”走下飞机。“干工作凭的是一鼓作气,我是班组长,必须守在现场。”话音刚落,王琰赟转身又钻进狭小的翼舱,进行后续试验准备工作。

  

山头二:优化3.6公斤导线的“剪刀手”

  “这里的线束还需要优化整理,赶紧和设计员讨论方案,一会儿就开工。”根据客户代表对EWIS(电气线路互联系统)导线的排布优化提出的要求,当务之急是解决同一通道中线缆交叉盘绕,个别区域导线过长等难题,这对后续开展全机线缆导通试验,优化减重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接到任务后,机头填充班组班组长钮华迅速召开班组会,根据班组8名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,充分发挥个人优势,高效完成任务。理线、剪线看似简单,实际却是“脑力活”。导线在整理剪短后,需确保后续维修的端接余量,这就需要“剪刀手”们熟悉各条线束走向,对其连接的电子电气设备功能了然于心,做出精准、快速的判断,让成千上万条线束“各就各位、各司其职”。

  节点不能落下,质量也要保证,唯有寻找“省时高效”的方式才能满足。面对批产压力,许多工作要妥善安排好各环节顺序,并行开展。“先拆卸连接器整理线束,按照工艺规范,保留余量,并在工艺文件里记录剪下导线的长度。”钮华就地分工,带头开展线束表面连接器的拆卸工作。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,第一步走对了,后续工作才能紧密衔接。“必须要一一对应,下手准确。”凭借多年练就的“眼力劲”,钮华带领班组成员用一周时间迈过了第一道“坎”。

  面对后续难题,班组成员迎难而上,技师骨干冲锋在前。在整理线束上,董泉坤、王春明两位“老法师”挑起了大梁。“你们先去吃饭吧,剩下的线束整理我们来把关。”每到饭点,两位老师傅都要在班组成员的再三“催促”下,才去食堂吃饭,有时候放不下手上的工作,匆匆扒上几口,又赶回现场继续干。“通常从早上9点上机,一直到下午快1点,才能看见他俩。”一旁的年轻职工,不由道出钦佩之情。“整理线束讲究的是连贯性,中午食堂人多,抓紧时间整理完一个区域,正好也错开高峰”。董泉坤笑着说。

 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,第10架机线束成功“瘦身”3.6公斤,优化工作圆满完成。除机头填充工作外,相关的任务还有很多。“希望每天的时间过得慢一点,工作做得快一点。”这句话,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
  

山头三:安全要求在前 “看好门”是关键

  对于飞机来说,舱门是检验飞机安全性的一大重要指标,舱门的协调装配是飞机装配工艺工作中的攻关重点。拿应急门来说,其构造复杂,每一处小细节的优化,每一个小零件的替换,都会对整体协调性带来影响,可谓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。

  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研制过程中,应急门的改装、装配工作是难题。“要确保第7架机气密试验顺利进行,首先要‘看好门’。”工位长陈冠华说。对于中后机身与尾段对接班组来说,这是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任务,这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必须要拿下。

  陈冠华立即行动,一边发动班组成员,群策群力讨论改装方案,一边理顺“上下游”工作,协调数控机加车间、制造工程部等车间、部门,“扫清”各环节流程,确保各项工作按节点开展。“ARJ21事业部成立后,简化了不少流程,对各工位间分工进行了调整,效率提升了不少。”对于本次攻关,陈冠华显得信心十足。

  应急门改装攻关,必然少不了“门神”坐镇。和飞机各舱门打了30多年交道的“老法师”陈洪,凭借多年来的应急门改装经验,提出将应急门几处滚轮改为上下可调节结构。和工艺探讨改进方案后,陈洪与班组长顾鑫一起,找准操作过程中所涉及零件的平衡点,以提升流畅性为目标,在应急门改装后的调试上狠下功夫。“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,想多发挥些余热,把门的品质再提升一个台阶,总希望‘自家孩子’能更完美更出色。”几句简单的话语,道出了陈洪的朴实愿望。

  “锁窝、滚轮组件是优化的两大要素,根据工艺文件要求,看看这样调整是否可行。”夜幕降临,顾鑫仍在现场与工艺员、设计员讨论应急门改装方案。而这一天,恰巧是他每周与女儿相约的“亲子日”,因为工作太投入,要不是妻子提醒,他竟完全忘记了下班要去接女儿。“幸好女儿很理解我的工作,等任务完成了,再补上。”顾鑫说。

打印页面

相关报道:

服务导航
关注我们:
星空在线-星空在线(中国)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-1
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飞路919号 邮编:201324 总机:0086-21-20855703 传真:0086-21-20858820

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