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白天不同的是,夜幕下的飞机总装车间亮着几盏灯,别的倒也没有什么不同。
依然忙碌的工具间,依然亮着的电脑,依旧急促响铃的电话声,依旧埋头苦干的职工……这就是现场,9月17日大场基地夜间11:00依然忙碌的现场,不断上演感动故事的现场。
“今晚,得靠我抓生产。”
常说,赶夜路辛苦,加夜班更苦,一份闲趣、一桶泡面、一杯咖啡,职工们趁着难得的休息时间,大家围坐一起,补充点能量,聊聊天,本以为他们会说些“创新”的话题,说来说去,还是绕不开飞机、离不开自己的工作区域。
陆芃是今晚的调度员,用他的话说:“今晚,得靠我抓生产。”乍一听有些高大上,其实这份工作很辛苦。整个现场之所以选择加班,是因为任务重、周期短,需要抢时增效,调度就是要快速协调各方资源、聚到现场。当被问及“今晚你们做哪些工作时”,陆芃立即摊开手中的文件,“线束检查”“发动机反推”“平尾一项功能试验”……他简明扼要地一一介绍。还没说完,质检员走过来说:“陆,现在大家做的是客户监造项,是不是要把适航和客户代表叫进来?”“好的,我问一下。”
围绕当天工作,现场有一支小型的IPT团队,需要哪个角色,哪个角色必须出现。或许一些岗位职工只是扮演着配合现场的角色,但他们始终坚守工作岗位,只要现场需要,随叫随到。
陆芃去年大学毕业加入上飞公司,现场的忙碌超出了他的想象,但他渐渐习惯了这份忙碌,爱上了这份忙碌,觉得很温暖、很有力量。在现场,每天都可以听到指挥的吆喝声、职工的商量声、完成工作的欢笑声,但几乎听不到抱怨声。作为调度员的陆芃,时刻都在“被需要”,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电话。“你看,现场离不开我吧,我得在这边盯着。”
“对不起,爸爸只能看你一眼。”
8月17日,现场立起红花榜,各大中心齐聚飞机总装车间,召开“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首批交付动员会”。上飞公司职工代表现场盟誓,决不让节点在上飞晚点。
自那之后,现场更加忙碌,车间采取大两班工作制(即早9点至晚9点,晚9点至次日9点)要求各班组一定要全力冲刺节点,早班、晚班顺畅衔接,保证进度的前提下保证休息。机械班组的任务特别吃重,每个人都是一个顶俩。8月底、9月初,是王哲斌爱人的预产期,可是他一直忙在现场,家里的情况他不是没有考虑过,但却没有向车间提过半字。“工作额定,一个萝卜一个坑,我离开了,其他同事的活儿就会增加,共事这么多年,别人也有家有事,我提不出口。”直到儿子出生的前一天,他还在现场工作,实在顶不住家里的压力,他才请了假赶往医院。爱人见到他,调侃地说了一句:“宝宝,隔壁的王叔叔来看你了。”王哲斌知道老婆的不容易,匆匆看了儿子一眼,拍了张照存入手机,又赶回了现场。之后的数个夜晚,休息时,他总会拿出手机、点开照片,“亲亲”自己的儿子,并默默地说句:“对不起,爸爸只能看你一眼。”